10分钟扣费236元,西湖景区“电瓶车刺客”引众怒
10分钟扣费236元,西湖景区“电瓶车刺客”引众怒
“我租车是为了方便出行,不是为了花钱兜圈子!”8月17日,杭州游客何女士在西湖景区遭遇“电瓶车刺客”,扫码租车1.5公里后,因还车点限制、系统误导等问题,最终被扣费超百元。这一事件并非孤例,多名游客反映,西湖周边租赁电瓶车存在“收费陷阱”“还车难”“禁行区无提示”等问题,暴露出行业监管空白与游客权益保护困境。
还车难:1.5公里骑行,被迫绕行6公里还车
8月17日中午,何女士在北山街扫码租下一辆标价“38元/小时”的电瓶车,骑行1.5公里至岳王庙附近时,系统突然弹出提示:“不在还车范围内,异地还车需付30元调度费”。更令她崩溃的是,小程序页面显示,唯一合法还车点竟是取车时的北山街原点。
“我明明看到路边停着其他电瓶车,为什么不能还?”何女士尝试联系客服,对方却让她返回取车点。因急于办事,她选择锁车暂离,不料一小时后返回时,系统又跳出“逾期费19元”,且车辆无法解锁续骑。无奈之下,她只能续租1小时,骑车返回北山街,但系统仍提示“无法还车”。最终,在工作人员远程操作下,她在600米外的断桥附近完成还车,账单累积“基础费+调度费+逾期费+续租费”共100余元。
收费陷阱:10分钟骑行,4人被扣236元
何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。同日,游客陈先生与3名朋友在西湖边租用3小时电瓶车,骑行不到10分钟便因“禁行区域”被交警拦下。租车时,小程序未提示任何禁行区信息,路边也无标识,但客服坚称:“租车时间按3小时计费,无论是否骑行。”最终,4人被扣费236元。
记者实测发现,多家电瓶车租赁平台存在类似问题:
- 还车点模糊:部分小程序未标注还车范围,客服与实际页面说法矛盾;
- 禁行区“隐形”:仅显示“禁停区暂未配置”,无具体区域提示;
- 额外费用叠加:逾期费、调度费、服务费等名目繁多,租车前未明确告知。
商家辩解:“常识”与“调度难”成挡箭牌
面对投诉,涉事商家态度强硬。某门店工作人员称:“步行道和景区内不能骑电瓶车是常识,游客应自行做攻略。”对于还车点限制,商家则表示:“门店范围小,调度不便,只能要求还到附近。”
然而,记者调查发现,商家实际通过“凌晨集中投放”“跨区违规运营”等方式规避监管。景区城管部门透露,自2022年起,周边商家常在凌晨3点将电瓶车运入景区,流动性极强,集中清运治标不治本。2024年,市级多部门曾联合整治,但因缺乏法律法规依据,成效有限。
监管困境:法律空白下的“灰色地带”
西湖景区明确禁止租赁电动车投放,但现行法规未对“个人商户违规运营”作出明确处罚规定。景区城管部门无奈表示:“商家以‘游客自驾入内’为由辩解,我们无权跨区执法。”
交通专家吴伟强指出,电瓶车租赁与共享单车模式本质不同,后者由企业统一运营,而前者多为个体商户“各自为战”,导致服务标准混乱。他建议:“应禁止景区内所有租赁电瓶车运营,转而推广公共自行车‘小红车’,其定点还车、免费延时等服务更符合景区慢行需求。”
游客呼吁:透明收费与规范管理
事件曝光后,网友纷纷吐槽“西湖电瓶车刺客”:
- “租车前不提示费用,还车时层层加码,这不是消费,是抢劫!”
- “景区应像管理共享单车一样,要求平台公开收费标准、还车点地图。”
- “建议引入信用惩戒,对恶意扣费的商家列入黑名单。”
目前,何女士已向12345投诉,要求商家退还不合理费用。景区管理方表示,将联合市场监管、交通等部门,推动市级层面出台租赁电瓶车管理细则,明确运营资质、收费标准及违规处罚措施。
记者手记:西湖之美,在于山水与人文的和谐。当“电瓶车刺客”成为游客心头之刺,不仅损害了景区形象,更暴露出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短板。期待相关部门尽快填补法律空白,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,轻轻松松出行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